-LINE@ID:@274aywrg -實體+遠距同步
上課日期 | 2025/5/28~2025/5/28 (四) |
---|---|
上課時間 | 09:30-16:30 (共 6小時) |
教學方式 | 數位教學 |
課程對象 | 製造業管理階層、出口貿易部門、策略規劃主管及對近日對等關稅相關議題有興趣者 |
報名時間 | 即日起 ~ 2025/5/26 |
上課地點 | 高雄市苓雅區成功一路232號15樓 |
課程負責人 | (07)3362918 #02719 林佳華 小姐 |
聯絡信箱 | 02719@cpc.tw |
主辦單位 | 中國生產力中心 經管學習發展組 |
在美國推動對等貿易關稅與供應鏈重組的全球趨勢下,台灣製造業面臨出口受阻、成本上升與市場重分配等多重挑戰。本課程結合理論解析與實務案例,深入剖析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核心邏輯,並探討對台出口產業的潛在影響。透過結構性分析與風險預警,協助企業掌握政策動向,研擬具體因應策略,進一步盤點政府資源,打造具備韌性的中長期轉型藍圖。
***本課程提供實體上課與遠距同步教學兩種方式,請於報名時選擇適合您的上課方式。遠距課程將使用Microsoft Teams平台,開課前會提供視訊連結。為尊重智慧財產權,課堂中請勿錄音或錄影。***
【特別提醒】
若申請政府補助,建議選擇實體上課,以符合相關規定。
單元1:對等關稅的由來與全球貿易背景
一、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濫觴與發展
二、美國近年貿易政策走向與政治背景(含中美貿易戰、供應鏈重組)
三、對等關稅、WTO與多邊貿易規則等的關係
四、對台灣的具體措施與法律依據(美國 301 條款應用分析)
單元2:台灣製造業的出口結構與衝擊評估
一、台灣對美出口產業概況
二、關稅對不同產業供應鏈的傳導效應
三、利潤、接單、庫存與交期的預期影響
四、實例分析:中小企業 vs. 大型代工廠的風險對比
單元3:稅務與生產成本的衝擊
一、關稅加徵對出口價格結構的壓力
二、生產地調整(如轉至東南亞)的稅務考量
三、關稅規避與合規風險:轉運/產地認證
四、關稅貿易戰下台幣匯率變動(升值)之因應措施與對策
五、財會部門如何重新規劃成本與轉嫁機制
單元4:企業自救方案與策略調整
一、4大因應方向:市場多元化、生產基地分散、品牌自營、垂直整合
二、海外設點評估(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的優劣分析)
三、跨部門協作(法遵/財務/業務/供應鏈)的應變流程建議
四、台灣政府現行措施整理
1.理解政策本質:協助學員掌握美國對等貿易關稅的來龍去脈與影響邏輯
2.辨識衝擊產業:透過數據與案例,辨識台灣主要出口產業的潛在風險
3.評估成本結構:了解關稅對稅務與生產成本的具體影響與反應機制
4.提出策略對策:引導企業擬定自救方案與中長期轉型規劃
5.活用政府資源:協助企業瞭解政府補助、轉型計畫與相關產業升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