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企業經營最高的營運指標 1.股東最大利益 2.損益、資產、資金的關鍵 3.效能、效率、風險的承擔 4.杜邦分析的精進 二、營業循環的效率與資金的風險指標 1.資產的三大週轉率指標 2.資金策略的影響 3.營運槓桿度與財務槓桿度指標影響 4.企業的總槓桿度 三、掌握支出的分類與習性 1.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 2.機會成本與沉沒成本 3.期間費用與銷貨成本 4.標準成本與預算成本 四、彈性預算的觀念與差異分析的技巧 1.彈性預算在差異分析的使用 2.差異分析的技巧 3.分析收入與銷貨成本差異比較的不同 4.產品成本計算的重點 五、毛利率差異的責任金額歸屬 1.會計原則讓毛利率的分析變複雜 2.營業部門的責任金額計算 3.工廠部門的責任金額計算 4.採購部門的責任金額計算 六、損益改善的指標設定與運用 1.影響銷售額關鍵銷售數量的兩大指標 2.原物料差異的兩大指標 3.成本計算中產能目標的設定 4.損益兩平的運用 5.純益率的兩大指標 七、經營決策的攸關成本分析案例 1.是否接受特別訂單 2.現有產品應否再加工 3.增製何項新產品 4.產品線存廢 5.設備重置 八、Q&A
當今企業,隨時都需要提供能滿足顧客期待的服務。 不論是第一線服務人員、客服人員、或銷售人員,隨時都會面臨顧客的各種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 讓第一線人員能將自己的身心狀態與情緒管理準備好,以正能量提升正向服務力,才能創造顧客的最佳消費體驗與後續忠誠度。
講師簡介:陳 文 彬 先 生 上課時間:114年二梯:?3/24(一)、?8/21(四),9:30~16:30,共6小時 因應社會經濟的演進,如何引領門市在顧客服務導向的新經濟革命中取得 勝利,已成為身處在服務經濟時代的我們所應該思考的重要課題。本課程藉由實務個案與課程講授的方式綜觀零售業服務業現今所面臨的課題,透過觀念架構闡釋、實務案例討論、以及實務案例講授等方式的綜合運用,有系統的教授門市銷售與服務接待技巧於上課同仁學習與運用,以延伸來店顧客的心理滿足需求及建立與顧客的信賴關係,進而提升商品的價值而非價格,協助企業擁有更多的市場競爭力,並提升消費者依存黏著度,產生更高的口碑及企業價值。
身處光速時代,國貿業務學校與職場來不及教,馬上要上手。本課程精選國貿業務處理流程單元,專業講師採重點式講解,只講解精髓,去掉冗長的敘述,並配合相關實例,讓您一次聽課全盤了解,現學現用,提昇您的國貿專業技能,讓您工作立即上手。
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第二十三條及職業安全衛生訓練規則第十四條規定雇主對工作場所急救人員,除醫護人員外,應使其接受急救人員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依據職業健康保護規則第六條第二項急救人員,每一班次應至少一人、勞工人數超過五十人者,每增加五十人再設置一人。
本課程介紹基礎統計原理,製程能力計算及分析,管制圖的構造及常用的管制圖等,學理與實務兼具,講授與演練並重,讓學員得以全盤掌握SPC及QC精神,有助於爾後工作中的正確應用,並有效提升品質水平。 課程中不刻意介紹艱深繁雜的統計公式,以實例搭配Excel 或Minitab統計軟體演練讓學員掌握其用法,並能實際用於持續改進量測品質。 **學員請自備筆電**
面對2050年淨零碳排趨勢,溫室氣體管理早已成為各國政府、企業及環保團體等重視之議題,因應巴黎氣候協定生效及IPCC公布之SR15報告,可預期各個國家及組織將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以減緩氣候變遷之衝擊,更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此議題已達成共識,溫室氣體盤查成為企業在碳管理面上的基本要項。 國際標準組織(ISO)正式公佈新版溫室氣體盤查驗證標準(ISO14064-1:2018),期能引導企業全面性的鑑別其溫室氣體衝擊並報告其減碳績效。 2019年,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公布《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就是希望在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減少55%之階段性目標。以及,未來在2050年,歐洲可實現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的中長期減量目標。 *****本課程採用實體+遠距同步進行,開課時會與您確認上課方式,視訊採用Microsoft Teams,課前提供視訊網址。*****
企業財務人員或主管多為會計背景出身,較少具備銀行往來實務經驗或財務專業知識背景。 本課程規劃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出發,引導學員發掘並規劃較適合公司的財務結構,強化企業籌資及資金運用與銀行往來須具備的知識,並加入負債面與資產面的 財務管理操作概念。 最後從總體經濟角度出發,以規劃可能面臨市場風險的應對操作,適合企業財務人員與主管豐富財務管理能力的一門課程。
供應商報價SMART管理~ 採購人員,對於供應商所提供的報價需有高度敏銳度與市場性,才能針對所採購的物品擁有絕對的主導優勢。
隨著環保意識的逐漸抬頭,國際環保團體對於產品環保性要求的趨勢之下,供應鏈體系也因此起了很大的變化。在面對此變化的狀況下,首要課題就是重新定義供應鏈,把環境問題和環保議題融入整個供應鏈過程,並將此重新定義稱為「綠色供應鏈」。綠色產品之永續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唯有建立足以長久因應之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才能迎接接踵而來的綠色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