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價:200 會員價:130
【前言】
數位轉型邁入驗收年
企業數位人才優化進行式
數位人才就是企業推動數位轉型的競爭力,然而面對全球的疫後缺工潮,無論是吸引新人才加入,或為既有員工加値賦能,參考人才競爭力亞洲首位的新加坡做法,或許能為擬定轉型的方向與人才戰略,提供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文/曾欣儀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國際趨勢】
疫後數位轉型新常態
鎖定2大關鍵 帶領企業彎道超車
疫情下,企業紛紛加速數位轉型尋求因應之道,然而,眞正成功數位化的企業卻寥寥無幾,究竟其中的關鍵何在?
文/周尚勤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專家篇】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鄭晉昌
數位人才重定義 智慧HR幫組織轉骨
企業推動數位轉型時,需要的是兼具特定領域專長和數位管理能力、提供跨界整合的新形態人才,而人資必須學會分辨數位人才的4類能力與特質,不論是招募新人或協助同仁提昇職能,都需要更智慧的HR部門擔當數位轉型的火車頭……
文/王志銘 圖片提供/鄭晉昌教授、達志影像、Gettyimages
【專家篇】
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
掌握數位職能3特點 免寫程式也能蛻變新人才
數位科技的出現,不僅改變工作環境,更翻轉了企業對人才的定義與所需技能要求。當越來越多企業尋求數位轉型,未來人才又必須掌握怎樣的數位職能?
文/葉語容 圖片提供/104人力銀行、達志影像
【案例篇】
玉山金控
招募金融科技人才 從文化及組織開始佈局
今年玉山金融控股公司奪下IDC的「2021 未來企業大獎」。這個設立近30年、全行員工達8,000位的巨型組織,如何突破民眾對金融業的刻板印象,組出自家的科技聯隊,讓數位科技人才願意投身服務?
文/錢穎豪 攝影/謝美姿 圖片提供/玉山金控
【案例篇】
NEC台灣
策略、文化、組織、人才 老日企注入創新DNA
當高齡化及低出生率正快速改變台灣產業需求與人力市場,擁有121年歷史的日系企業NEC台灣,透過策略、文化、組織、人才4層面來佈局創新轉型,這條已歷時3年的數位轉骨之路,又將如何翻轉既定思維,讓艦隊順利轉彎?
文/錢穎豪 圖片提供/NEC台灣
■數據+ Trend Info Level up
為風險預做準備
疫後企業創新安全5大趨勢
歷經難以預期的病毒黑天鵝洗禮後,企業不得不調整對安全議題的思考方式,從業務、營運到客戶服務,在各層面接連而來的破壞式創新與重塑後,可觀察到存活下來的企業抓住了5大趨勢、也強化4個風險的因應方向……
文/UL
■日韓前線 Japan & Korea Forecast
45萬人才缺口如何應變
攬才、育才、留才 日企數位人才補位戰
依據日本總務省於2021年7月30日公佈的《令和3年情報通信白書》,日本企業關注的數位化科技,集中在大數據(42%)與AI(24.3%)。而日本企業認為,數位化面臨最大的課題,依序是數位人才不足(53.1%)、數位化效果不明(32.8%)與資金不足(26.9%)。而日本數位人才的缺口,到2030年將會擴大至45萬人。
文/李世暉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Gettyimages
■全球掃描 Global Review
Meta未來的未來
元宇宙(Metaverse)
10月28日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的直播,成為科技圈最大話題。他不僅宣佈將公司改名為Meta,更宣示未來元宇宙將以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等沉浸式體驗,提供超乎想像且絕佳的社交體驗,構建社交技術下一個里程碑。
文/錢穎豪 圖片提供/GettyImages
■快樂商道 Happiness & Success
「去中心化」商模再起
保留自造空間的顧客體驗
未來是消費者與自造者整合的年代,企業在開發產品及服務的過程當中,就要思考如何提供使用者發揮自己創意,打造出專屬於個人的客製化產品的可能性。
文/廖志德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創新LINE Innovation Line
數位高同質化市場
掌握觸及短暫特性 一點突破決勝亮點
數位行銷熱銷爆品為什麼非知名品牌?其實是掌握數位行銷觸及短暫特性,將所有資源訴求一級賣點,加上獨特的產品特性,便可創造驚人的銷售量。
文/銀河互動網路領航員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Gettyimages
■HR快思與漫想 HR Wander
低才高用 VS. 高才低用
找適合的人還是找好的人?
很多用人主管都希望找到很好的部屬,因為好的部屬可以馬上幫自己分擔解憂,而且可做好多的事情。但是好的人有時候卻並不一定是最適合的人,尤其這個人的能力,遠遠超過了職務(崗位)上的需求,那他絕對不會留在組織很久的,只是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眞正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
文/吳昭德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競爭優勢 Competitive Advantage
腹飛雲廚foodfab
科技產線快煮美餐 虛擬美食街東京飄香
當餐飮碰上科技代工的概念,成就的是用SOP、BOM表完美還原出的一份份在地美食。從前端備餐流程、POS系統派單、工作站運作、產線調度,即使是傳統古早味老店,一樣能借著科技之力,免煩惱人力與異地管理問題,輕鬆在異國飄香……
文/錢穎豪 攝影/謝美姿 圖片提供/腹飛雲廚foodfab
不怕椪糖就怕碰瓷
當作品成為品牌:Netflix的魷魚遊戲保衛戰
Netflix、漫威都是知名的企業品牌,註冊後就可成為受保護的商標。不過它們推出的影劇作品,卻未必也能跨過註冊商標的基本門檻。想保護自己不受商標蟑螂搶註的影響,企業得要留意商標註冊的各項眉角……
文/陳佑寰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經理人書坊New Book Review
虛實整合配比怎麼抓?
設計最佳顧客體驗 才是OMO核心
當消費者愛上用手機等載具輕鬆網購,OMO變成企業轉型求生的新契機。不過,在虛與實之間,該如何拿捏,才能跟上消費潮流?比起大力進軍電商與數位服務,其實結合實體通路,打造出最適合的顧客體驗才是重點……
圖文提供/天下雜誌
作者/黃俊堯、黃呈豐、楊曙榮
抓出行銷新商機
數據分析?柑仔店也能自己來
數據分析一定要有大數據、專業人員才有辦法做嗎?其實只要確實記下銷售情況的數據與變化、學會拆解問題,即使是沒有數位工具的街邊小店,也能善用數據找出行銷的新商機……
圖文提供/樂金文化
作者/車賢那
不只是目標或方法
盤點5樣板 擬定策略不失焦
又到了年末企業檢討當年表現、擬定次年營運策略的時刻。然而,管理者們該如何推出成功的策略?或許該像數學題一樣,先回歸本質剖析策略的定義,再從5個樣板檢查是否有疏漏處,才是著手研擬策略的第一步……
圖文提供/大寫出版
作者/葛雷格.吉森斯(Greg Githens)
「非贏不可」更容易變輸家
不被結果綁架的長勝心態
如果在每次與對手競爭的過程中,只關注最終誰成王敗寇,這種只論短期輸贏的心態,反而更容易讓自己患得患失,最終磨去熱情與持續追求更好表現的動力。其實只要轉換觀點與心態,就能建構長勝的關鍵祕訣……
圖文提供/商業周刊
作者/凱絲.畢曉普(Cath Bishop)
是多工還是分心?
養成深度工作力 先對3趨勢說NO
科技眞的能為工作帶來更多便利嗎?或許它反而讓你在思考重要提案、發想新企劃與擬定重要文件時被打斷心流,不停分心處理雜事。在又累又急的情況下,未必能為工作產出持續加分……
圖文提供/時報出版
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營養FB Health Column
健腦飲食小撇步
吃對原形食物 腦力UP UP
裕民今天一到辦公室,隔壁的同事馬上掏出益生菌大方分享,「你上次說最近常腸胃不舒服,最近要拚年底結案了,補充點好菌,大腦才會好好工作喔!」裕民一邊接下同事的愛心,一邊充滿懷疑:怎麼腸胃和大腦還會扯上關係?
文/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博士(Kristen Willeumier, Ph.D.) 圖片提供/商周出版、達志影像
■觀點View Point
以人為本 智慧前瞻 預見未來(上)
文/張寶誠
■編輯手記Editor's Desk
人才佈局,從心做起
文/黃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