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中部地區為傳統製造業,特依市場需求開立產品開發相關課程,讓設計開發人員能建立應用輔助產品設計開發工作之能力。 課程中將分基礎、進階教授學習應用於產品設計開發之應用操作技巧及建立實務設計應用能力,學習建構處理產品設計相關細節以及3D Model架構。
爰遵行政院「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之規定,平時雇主僱用勞工人數未達100人之事業單位,應使擔任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者接受乙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之訓練。 上課日期:6/10 6/12 6/17 6/19 6/24 共計5天 *預計測驗日期:7月底 【特別注意】完成報名後請不要繳款,等候課程承辦人通知繳費後再行繳款,謝謝。
依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第十八條之一規定。 雇主對擔任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不含營造業),應使其接受每2年至少6小時之安全衛生在職教育訓練。 ※參加安全衛生在職教育訓練需提供原受訓職類結業證書或訓練證明文件影本,未於報名時提供符合規定格式之結業證書影本者,視同未完成報名,經本中心催繳未回覆者,本中心得取消報名資格※
【訓練依據】內政部消防署112.6.21修正規定:依消防法第13條所稱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應由管理權人遴用防火管理人,責其訂定消防防護計畫,並依各該計畫執行有關防火管理上必要之業務,防火管理人應為場所之管理或監 督層次人員,並經主管機關或經中央主管機關登錄之專業機構施予一定時數之訓練,領有合格證書,始得充任;任職期間,並應定期接受複訓。前項講習訓練分為初訓及複訓。初訓合格後,每三年至少應接受複訓1次。第一項講習訓練時數,初訓不得少於12小時;複訓不得少於6小時,無正當理由不接受講習者,直轄市、縣(市)消防機關得通知管理權人限期改善。」【本課程依內政部113年2月2日台內消字第11316004431號函規定辦理】 故經受訓期滿3年後需再複訓,方能繼續擔任防火管理人。 課程時數計6小時,共1天,上課時間:9:00~16:10 ※上課當天請務必攜帶: (1) 舊的防火證書影本(照片需清楚)或正本 依據消防署規定:舊的防火證書已遺失者,需先至原受訓單位申請受訓證明後方能參加複訓 若證書遺失請於上課當天攜帶個人印章填寫遺失切結書,若課後無法提具防火受訓證明者則受訓無效,無法順利取得結業證書。 (2) 彩色照片2吋2張(近3年內) (3)”有改名者”【報名請使用新姓名及先告知】請先mail戶籍謄本影本及身份證正反面影本各1份。※E-mail信箱:1856@cpc.org.tw (4)初次(第1次)來本中心受訓學員請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以利核對個人資料準確性。
依據公共工程施工品質作業要點第5點規定:取得品管人員結業證書逾四年者,應再取得最近四年內之回訓證明(36小時),始得擔任品管人員(現場人員)。
請提早6月前完訓,自112年6月2日起開班之各期合格結業證書及回訓證明全面電子化。
請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操作流程:MyData 平臺>最新消息>「資料下載」>「綜合」>「公共工程品質管理人員電子證書」。有問題請客服專線02-89697066,謝謝!
****本次教學採用 TEAMS 教學****
??線上視訊教學注意事項
1.此課程將採遠距進行,為保持課程連線順暢,請自行安排有網路的安靜環境並保持網路暢通。
2.請自備電腦/筆電、麥克風、喇叭、鏡頭(無鏡頭者請使用手機替代)
3.本次採用 Microsoft Teams 軟體進行線上視訊教學, 若不熟悉者請於上課前務必完成線上環境測試。
4.進入線上教室時,請務必使用中文全名加入,以利辨識,維護上課權益。
5.課程進行中請先關閉麥克風,如需發問再請開啟,以維護其他學員之權利。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堂中請勿錄音、錄影
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二十三條及職業安全衛生訓練規則第十一條規定,雇主對特定化學作業場所應設罝特定化學作業主管人員。
1.本課程適用從事建築、土木工程、鑿井、水電、油漆、裝潢(含玻璃及金屬附件之裝設)、冷凍、空調、升降機等行業 2.營造業僱用勞工人數在29人以下者 3.另勞動部於105年6月8日以勞職授字第10502017201號公告,「丙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及「營造業丙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之結訓測驗,應於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測驗試場辦理,並自106年1月1日起實施。即自106年起,丙種與營造業丙種業務主管訓練結業均應通過電腦測驗後始得核發結業證書。 ※【優惠折扣須知】※ 1.需於開課前三日完成匯款,並回傳匯款明細至本處確認。 2.報名二人以上者,需開立同一張發票,方享有此優惠。 3.優惠期間:自即日起~114年12月31日止。
面對面溝通的時候,在聲音上能讓對方感受到有在與之對話;即使在一對多狀態下,也能讓聽眾感覺你在與他對話,即使長時間聽講也不會因為分心而恍神,清楚傳達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達到互動溝通的目的。
GRI 準則於2018 年成為全世界永續報告之新標準,是目前最廣泛被使用與認可的永續性報告標準,要求企業組織針對營運活動以最高等級的標準進行揭露,不僅提供組織非財務性的通用語言,並兼顧上下游利害關係者,成為最多企業採用的準則。 幫助企業了解GRI、SASB、TCFD的基礎概念,同時帶入金管會的最新要求。 *針對特定主題與行業導入GRI準則架構與使用原則,藉由案例引導企業掌握ESG報告書架構,及瞭解如何揭露重大議題,並取得利害關係人關注。進而提升非財務資訊的揭露品質,強化內部永續管理機制與企業韌性。 ***本課程提供實體上課與遠距同步教學兩種方式,請於報名時選擇適合您的上課方式。遠距課程將使用Microsoft Teams平台,開課前會提供視訊連結。為尊重智慧財產權,課堂中請勿錄音或錄影。*** 【特別提醒】 若申請政府補助,建議選擇實體上課,以符合相關規定。
AIAG自2024年3月1日正式發布,管制計劃從原來的APQP(第二版)手冊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管制計劃(CP-1)手冊,主要目的將原來的APQP手冊中的管制計劃章節擴充和完備,以便能更清楚定義管制計劃的要求及提供使用時的指導。經過重新詮釋與新的定義,管制計畫扮演的角色已不再僅是文件的紀錄,而是要將各方的資訊匯入、整理後再成為一份具有實質上管制產品從研發一直到實體產品產出的文件,並確保產品在開發過程中,避免重蹈覆轍,使過去類似產品的不良慘痛經驗不在新一代產品中發生。 管制計畫透過 APQP中的要求與FMEA、SPC、MSA 和 PPAP相互連結,使得此管制計畫成為一份動態文件,隨著新事證的發現或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等的引進,管制計畫須隨時更新。 AIAG 新版管制計劃(CP-1)參考手冊(與APQP 第二版手冊中先前的管制計劃部分相比)中最顯著的變化是對管制計劃要求的清晰描述,進一步澄清指導如何有效實施管制計劃,包括管制計畫之間的聯繫與其它品質保證方法。 新的管制計畫改變重點,是依據產品過去的問題/可改善的機會,分別增列出下述項目: 管制計劃格式、特殊特性、直通特性 (PTC)、防錯確認、管制計劃系列、相互依賴的流程和/或管制計劃、重工和維修流程、應變計劃詳細資訊、100% 目視檢驗、「黑盒子」流程、組織無設計責任、指定供應及使用軟體來制定和管理管制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