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手冊編撰之目的,在於協助企業加強了解及運用價值工程,以進一步做好產品cost down及研發創新的成效。企業在產品專案中運用價值工程,將強化「團隊共識」,大幅減少專案過程中之溝通時間,進而提升整體管理效率與競爭力。
《手冊使用導引》
價值工程又有人稱之為「價值方法論」,表示這不僅是理論,而是一個有系統的程序做法。本手冊希望讓讀者藉由簡單的步驟,很快地知道價值工程的重點,並能夠對這個方法產生興趣,進而有機會敲開「價值之門」,做更深入的學習與研析。因此,本手冊編撰著重在簡潔明瞭,最後並佐以案例,讓讀者能夠了解價值工程的思考模式與實際應用的效益。手冊內容共計十一章,說明如下:
第一章:「價值工程簡介」說明價值工程的理論基礎、推動應具備的基本觀念與正確思維。
第二章:「工作計畫」說明執行價值工程的前置作業、研析作業階段與後續作業的關聯性與各階段的內容簡介。
第三章:「研析前置作業」說明在執行研析前需要做好甚麼樣的準備,才能讓研析工作順利地進行。
第四章:「資料階段」除了說明如何進行完整的資料蒐集外,更進一步由資料與成本之關係,提出價值工程中重要的「成本模式」。
第五章:「機能分析階段」說明如何從機能的角度去了解計畫的真正需求,以及專案中每一項機能所需的成本如何計算。
第六章:「創意階段」說明創意在價值工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進行創意要注意的事項。
第七章:「判斷階段」說明如何篩選創意構想,如何運用可行性評估進行量化分析。
第八章:「發展階段」說明如何將判斷階段整理過的創意構想,進一步做好分析和整理,找出有價值的替代方案與壽年成本分析。
第九章:「建議階段」說明在整理簡報及報告前,建立良好心態的重要,以及如何以四個關鍵因素來準備簡報。
第十章:「研析後續作業與計畫管理」說明替代方案實施過程中的追蹤,以及如何做好專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十一章:結語。
附件一:吉翁鷹架成本降價研析
「實務案例分享」是本中心授課的實際案例。吉翁企業有限公司陳政緯總經理為感受價值工程的實質功效,以自己企業的產品,做為小組實際的案例研析主題。過程中由於體會了研析的價值與收穫的喜悅,更願意提供出來做為本手冊的案例教材,在此謹代表本手冊撰寫小組感謝吉翁企業有限公司陳總經理無私的奉獻。另外本案例的表單,可供讀者實務應用參考。
附件二:價值方法論詞彙
為使讀者在閱讀本手冊之餘,對價值工程的專有名詞有正確的了解,以中華價值管理學會發布在網站的「價值方法論詞彙」轉載於本手冊,以方便讀者查詢。
附件三:價值工程應用表單
方便讀者推廣價值工程研析工作時之使用。
♦購買閱讀電子書♦
一次學會高績效管理實務—循環性的PDCA管理活動
一、以PDCA結構切入,讓您輕鬆學習
二、詳實的步驟式說明,導入成功關鍵
三、理論與實務並重,企業可運用自如
本手冊從績效管理基礎的認識、績效管理制度的設計、績效目標的訂定、執行、績效過程及結果的回饋,每一步驟詳細確實,協助企業能快速導入運用,並適時調整,強化企業人才培養與管理實務,充分發揮組織績效發展的預期成效,提升企業競爭力。
一次學會高績效管理實務—循環性的PDCA管理活動
一、以PDCA結構切入,讓您輕鬆學習
二、詳實的步驟式說明,導入成功關鍵
三、理論與實務並重,企業可運用自如
本手冊從績效管理基礎的認識、績效管理制度的設計、績效目標的訂定、執行、績效過程及結果的回饋,每一步驟詳細確實,協助企業能快速導入運用,並適時調整,強化企業人才培養與管理實務,充分發揮組織績效發展的預期成效,提升企業競爭力。
《手冊使用導引》
坊間績效管理的書籍繁多,讀者均可以由這些書籍對績效管理有粗略的概念,惟我們經常遇到企業人資單位或管理階層,他們的問題都是雖然了解原理原則,但卻不知如何著手,因此,本手冊編著時,我們盡量避免引述太多理論,而是由企業實作角度思考如何編寫一本讓企業人資單位、管理階層均可以自己動手做的績效管理手冊。
為了讓讀者可以快速閱讀本手冊,大致說明各章節編排內容如下:
第一章 認識績效管理:規劃
公司導入各種管理制度前,均必須釐清為什麼(Why)要導入此制度,以及期待達到什麼樣的結果,因為目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設計,所以公司設計績效管理制度前一定要先釐清目的,如此才能達到預期功能。
第二章 績效管理制度設計:設計
釐清導入績效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之後,人資單位或管理階層就必須根據目的設計完善的績效管理制度,本章節主要在說明制度設計時應考量的因素,包含何時考核(When)、考核項目/內容(What)、誰來考核(Who)、如何考核(How)、如何決定考核等級(How much)。
第三章至第六章 績效管理制度執行:執行
企業實施績效管理制度之後,為了能有效執行,並對企業的績效發展產生效益,必須確實遵守PDCA的循環,因此,第三章至第六章係分別針對PDCA各階段的執行方式,重點說明。
♦購買閱讀電子書♦
企業建立流程化、制度化、數字化管理的根基
一、薈萃多位顧問的智慧結晶,易懂易學
二、提供範例表單及計算公式,實務好用
三、有效指引日常管理運作,並持續改善
本手冊針對大多數中小企業在日常管理上面臨的問題,提出適合的解決方法,供企業主或管理人員參考。內容包括:從日常管理的循環,到人事、生產、行銷、研發及財務等經營管理構面,提供製造業常用的管理項目指引及參考表單;透過管理項目的訂定,結合個人工作說明書,明確定義出各管理項目之目的與應達成目標;確定目標與標準,以有效對工作人員進行工作績效的追蹤、考核及提出改善要求。
企業建立流程化、制度化、數字化管理的根基
一、薈萃多位顧問的智慧結晶,易懂易學;
二、提供範例表單及計算公式,實務好用 ;
三、有效指引日常管理運作,並持續改善。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我們經常聽到日常管理,卻不知到底應該管理什麼?如何進行管理?經營企業最重要的,就是創造利潤,回饋員工、社會、股東。其中,管理幹部每天的管理作業是關鍵。根據觀察、研究、分析的結果,優秀企業之所以能夠基業長青,除了有正確策略指引,最重要的,則是落實於實際的行動,配合日常管理活動累積的能量。
本手冊針對大多數中小企業在日常管理上面臨的問題,提出適合的解決方法,供企業主或管理人員參考。內容包括:從日常管理的循環,到人事、生產、行銷、研發及財務等經營管理構面,提供製造業常用的管理項目指引及參考表單;透過管理項目的訂定,結合個人工作說明書,明確定義出各管理項目之目的與應達成目標;確定目標與標準,以有效對工作人員進行工作績效的追蹤、考核及提出改善要求。
♦購買閱讀電子書♦
全球超過百萬家企業採用的品質管理系統 ISO,本次改版增加了高階結構與風險為基礎的看法,《ISO 9001:2015 改版技術手冊》以六章節詳細說明新版 ISO 變更內容,並提供企業逐步順利導入新版 ISO 9001:2015 之參考與因應,同時以其為基礎,結合國家品質獎,使企業創造競爭優勢,追求卓越,達到顧客成功。
本次ISO 9001 提升為2015 年版本,除了保留現有的流程導向、計畫—實施—檢查—改善、持續改善 、滿足客戶要求及 提升客戶滿意度外,這次升版最受人矚目的是 加入了高階結構(High Level Structure)及以風險做為基礎的看法(Riskbased Thinking)兩個新的元素,可以使ISO 9001更加容易與其他管理體系整合,令各組織更有效地實施綜合管理體系,及以風險管理做為有效性預防不合格情況產品的手段。提供企業逐步順利導入新版 ISO 9001:2015 之參考與因應,同時以其為基礎,結合國家品質獎,使企業創造競爭優勢,追求卓越,達到顧客成功。
ISO 9001:2015 主要結構改變有:
1、8 大品質管理原則改成7 大原則,刪除系統化管理,併入流程管理。
2、標準章節由8 章改成10 章。
3、管理代表及品質手冊之規定取消。
4、紀錄與文件整併為文件化資訊。
5、預防措施改以風險管理取代。
6、顧客期望與要求擴大到利害相關者之期望與要求。
7、增加對組織環境之監測與審查。
8、增加建置適用的組織知識之要求。
♦購買閱讀電子書♦
創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它需要不斷地被關注,以維持企業競爭力。
CBIS企業創新系統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理念,
協助企業有系統性、步驟性的從0到1進行新產品或新服務企劃,運用CBIS創新五大流程來提升商品開發成功率,找出創新的軌跡。
近年來,已協助許多傳統產業、科技業、服務業、農業等擬定創新轉型的藍圖。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兼服務科學研究所所長 林福仁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研究所教授 梁又照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 羅仁權
強力推薦
創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它需要不斷地被關注,以維持企業競爭力。
CPC企業創新系統(CPC Business Innovation System, CBIS)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理念, 協助企業有系統性、步驟性的從0到1進行新產品或新服務企劃,運用CBIS創新五大流程來提升商品開發成功率,找出創新的軌跡。近年來,已協助許多傳統產業、科技業、服務業、農業等擬定創新轉型的藍圖。
CPC企業創新系技術手冊,乃彙集英國劍橋大學的策略技術藍圖、丹麥哥本哈根互動設計學院的使用者體驗創新,以及美國創新洞察管理顧問公司的商業模式等國外創新方法整理而成。主要協助企業在進行創新時,運用CBIS創新五大流程來提升商品開發成功率,找出創新的軌跡。 本手冊著重創新流程之操作,最後並佐以案例,讓讀者從操作中了解創新是有跡可循。手冊內容共計八個章節,說明如下:
-第1章:創新與轉型升級,說明目前企業面臨環境快速變化,企業持續維持競爭力的重要。
-第2章:探索機會,透過環境掃描、競爭者分析,藉以檢視目前企業的競爭優劣勢、以及面臨之機 會與威
脅,嗅覺到未來機會在哪裡。
-第3章:使用者研究,描述如何洞察使用者需求,描繪顧客樣貌,找出使用者最重要且尚未滿足的 工作。
-第4章:發想創新商品,從使用者最重要且尚未滿足的工作出發,進行新產品或新服務的發想,並 建立快
速原型,驗證想法。
-第5章:設計創新商業模式,建立強而有力的顧客價值主張,運用商業模式九宮格,探討新商品或 新服務
在傳遞價值與獲取價值最需要的元素。
-第6章:測試驗證,對於新的商業模式中的許多假設前提,以用最少的成本透過快速測試驗證方法 ,學到
最多的經驗,同時進行軸轉(Pivot)往創新成功之路邁進。
-第7章:CBIS如何應用於服務業創新:本章節內容聚焦於零售服務業,闡述CPC企業創新手法運用 在台灣
中小企業創新轉型服務過程之實際案例。
-第8章:CBIS於農業創新之運用:本章節主要針對導入CBIS前的使用者情境進行說明,提出如何 理解農企
業經營的目標,以及現階段的資源與工作項目對接,以農企業經營目標為核心, 幫助收斂企業思
維下之要因及發散解決方案。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兼服務科學研究所所長 林福仁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研究所教授 梁又照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 羅仁權 強力推薦
♦購買閱讀電子書♦
為能有效管理與應用資訊以支援組織的經營管理及決策需求,各種資訊系統應運而生,利用資訊科技妥善將人員、資料、流程等以資訊科技結合,協助作業、管控改善及支援決策,協助使用者解決問題,輔助工作流程控制改善,或分析多種不同因果變化,給決策者作出正確的決定。從商業角度看,資訊系統是一個用於解決工作環境提出的挑戰,利用資訊科技的組織管理解決方案。
本手冊全方位解析系統資訊開發與管理所需注意之步驟與事項,提供企業主無論管理或開發系統之圭臬,以達更高效之工作效率。
為能有效管理與應用資訊以支援組織的經營管理及決策需求,各種資訊系統應運而生,利用資訊科技妥善將人員、資料、流程等以資訊科技結合,協助作業、管控改善及支援決策,協助使用者解決問題,輔助工作流程控制改善,或分析多種不同因果變化,給決策者作出正確的決定。從商業角度看,資訊系統是一個用於解決工作環境提出的挑戰,利用資訊科技的組織管理解決方案。
本手冊全方位解析系統資訊開發與管理所需注意之步驟與事項,提供企業主無論管理或開發系統之圭臬,以達更高效之工作效率。
《目錄》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產官一心,開啟資訊系統良善治理新紀元
推薦序二 資訊系統開發全方位演繹
推薦序三 集結優秀輔導能量,驗證理論於實務,創造成功契機
導讀
第一章 專案控管方法:資訊系統開發所實用之專案管理方式
第二章 流程分析與設計:應建立之標準作業流程與系統分析設計方法
第三章 介面與雛形設計:UX進行情境模擬
第四章 導入系統開發平台:運用標準化開發方式縮短開發期程介紹 導入開發平台理念CALS 導入系統開發平台規劃
第五章 工作品質管控:系統開發執行工作成果測試相關作業方法
案例一 民間企業管理系統開發成果
案例二 政府單位管理系統開發成果
♦購買閱讀電子書♦
本手冊共分為六章節,目的在於協助欲申請國家品質獎之企業或組織,提供專業的卓越經營評量制度架構解說及實務推動展開經驗分享,期望讀者能藉由本手冊更進一步了解國家品質獎意涵及全面品質管理的精髓,掌握導入的關鍵,發揮事半功倍之效益!
本手冊共分為六章節,目的在於協助欲申請國家品質獎之企業或組織,提供專業的卓越經營評量制度架構解說及實務推動展開經驗分享,期望讀者能藉由本手冊更進一步了解國家品質獎意涵及全面品質管理的精髓,掌握導入的關鍵,發揮事半功倍之效益!
《目錄》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追求卓越品質 強化產業競爭力
推薦序二 企業自我檢視暨推展卓越經營品質之良方
推薦序三 一個解決問題、走出困境的智慧
手冊使用說明
壹、國家品質獎概論
一、核心價值 二、國家品質獎架構 三、國家品質獎主要變更綜觀
貳、卓越經營管理
一、何謂TQM與卓越經營管理 二、生產力再造與卓越經營管理 三、落實卓越經營管理重點工具
參、卓越經營評量體系
一、卓越經營模式的崛起 二、我國卓越經營的推動歷程 三、如何執行評量模式
肆、融合國家品質獎與卓越經營評量體系
全面卓越經營評量體系
一、領導【權重120】 二、策略管理【權重80】 三、研發與創新【權重80】 四、顧客與市場發展【權重100】
五、人力資源與知識管理【權重80】 六、資訊運用策略與管理【權重80】 七、流程(過程)管理【權重110】
八、經營績效【權重350】 功能典範評量體系
(一)製造品質典範型
1.落實產品製造(技術服務)品質之情形【權重60】
2.落實產品製造(技術服務)品質之效益【權重40】
(二)服務品質典範型
1.落實服務(商品)品質之情形【權重60】
2.落實服務(商品)品質之效益【權重40】
(三)經營技術典範型
1.落實特定經營管理技術之情形【權重60】
2.落實特定經營管理技術之效益【權重40】
(四)地方經營典範型
1.落實地方經營之情形【權重60】
2.落實地方經營之效益【權重40】
(五)永續發展典範型
1.落實永續發展之情形【權重60】
2.落實永續發展之效益【權重40】
(六)產業支援典範型
1.落實產業支援之情形【權重60】
2.落實產業支援之效益【權重40】
伍、評審標準評分準則及情境模擬
一、卓越經營評審標準評分準則及情境模擬
(一)、評量方法(要素) (二)、評分等級 (三)、計分方法說明 (四)、評分模擬情境
二、功能典範評審標準評分準則及情境模擬
(一)、評分方式 (二)、評分等級 (三)、評分標準 (四)、評分模擬情境
陸、企業如何展開國家品質獎準備
國家品質獎推行步驟
♦購買閱讀電子書♦
流程是為了達成某一特定目的所採取之一系列作業活動的串連,這些作業活動集合了所需之人員、設備、材料,並運用特定的作業方法,以達成該預期之目的。自泰勒(Frederick Taylor)於1920年代提出標準化與科學化管理的流程管理精神後,今日流程管理已跳脫以往狹義的觀念,而以更全面性的思維,達成實際的流程改善。
本手冊由淺入深地帶領讀者認識企業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的意義與操作實務,分別就流程管理的緣起、特徵、目的,實務操作過程及流程改善的要領等進行說明。並供管理者採行務實流程改善的參考依據,逐項進行企業經營管理流程的優化。
流程是為了達成某一特定目的所採取之一系列作業活動的串連,這些作業活動集合了所需之人員、設備、材料,並運用特定的作業方法,以達成該預期之目的。自泰勒(Frederick Taylor)於1920年代提出標準化與科學化管理的流程管理精神後,今日流程管理已跳脫以往狹義的觀念,而以更全面性的思維,達成實際的流程改善。
本手冊由淺入深地帶領讀者認識企業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的意義與操作實務,分別就流程管理的緣起、特徵、目的,實務操作過程及流程改善的要領等進行說明。並供管理者採行務實流程改善的參考依據,逐項進行企業經營管理流程的優化。
《目錄》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透過流程管理奠定企業永續經營基石
推薦序二 流程管理–企業卓越經營管理之唯一平台
手冊使用說明
第一章 什麼是流程管理
第一節 認識流程管理
第二節 流程管理的宗旨
第三節 流程管理的特徵
第四節 流程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五節 流程管理的目的
第六節 流程管理的原則
第二章 流程管理的推動方法
第一節 流程管理的實施方案
第二節 流程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
第三章 流程改善
第一節 流程改善的目的
第二節 流程需求與作業分析
第三節 流程現況資料蒐集
第四節 流程分析技術
第五節 流程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
第四章 流程管理模式化
第五章 流程管理的成功要領
♦購買閱讀電子書♦
11種企業經管效能體檢系統大公開,主要協助顧問及企業主管,透過評量即時掌握公司現況,如了解員工對組織的認知、釐清知識管理的重點、各產業數位轉型的程度…等,以此盤點自身經營管理之優勢,以及組織內部營運所發生的問題,藉由內部自行改善或借重顧問的輔導手法,找出適合的解決方案,以降低營運成本、提升企業價值。
一、數位化評量,快速自我檢視經營體質
二、系統性方式,精準挖掘企業面臨問題
三、圖像化分析,讓企業一目了然差異度
引導讀者學習快速換模/換線的技巧,透過縮短換模/換線的時間,可以讓「少量多批」的生產模式得以有效展開,使企業內部資訊流與物流串接更加順暢,不需要準備過多的庫存堆積,即可滿足顧客需求。同時,也因庫存降低而舒緩資金積壓的壓力。除提高交貨準時率外,也代表產品生產成本減少,對於公司競爭力的提升,具有立竿見影之成效。
引導讀者學習快速換模/換線的技巧,透過縮短換模/換線的時間,可以讓「少量多批」的生產模式得以有效展開,使企業內部資訊流與物流串接更加順暢,不需要準備過多的庫存堆積,即可滿足顧客需求。同時,也因庫存降低而舒緩資金積壓的壓力。除提高交貨準時率外,也代表產品生產成本減少,對於公司競爭力的提升,具有立竿見影之成效。
一、簡單理解推動目的與效益
二、清楚掌握管理流程與技巧
三、務實推展導入重點與步驟
各界專家強力推薦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台中精機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明和
金豐機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於正
富偉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蕭文龍
《目錄》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前言
第一章 快速換模簡介
1.1 企業推動快速換模之目的
1.2 快速換模之起源
1.3 縮短預備時間的整體思維
1.4 快速換模之管理循環
1.5 快速換模的6個境界
1.6 名詞解釋
第二章 快速換模的推動效益
2.1 換模問題之探討
2.2 內/外換模作業分開之目的與改善要點
2.3 快速換模可帶來之成效
第三章 快速換模展開步驟與技法
3.1 定義內換模與外換模
3.2 縮短換模/換線時間的5個步驟
第四章 成就快速換模的基礎條件
4.1 設備管理流程
4.2 設備管理指標
4.3 模具管理
4.4 模具之整理整頓
第五章 防錯裝置的展開運用
5.1 防錯裝置的目的
5.2 防錯裝置的原理
5.3 防錯裝置的導入重點
5.4 異常可視化與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