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礦工的兒子到高科技跨國企業集團董事長
陳定川從低谷向上,攀越高峰
從幼年撿煤炭、街頭幫人賣麵、進工廠打雜、當會計、做業務…,到高科技跨國企業集團董事長。陳定川從低谷向上,攀越高峰。
從一九四八年進入職場開始,陳定川經歷、見證台灣六十年的發展軌跡,是典型不畏艱困、奮發向上的成功企業家。
他在生命多個關鍵點結下善緣,受到提拔;憑著堅韌毅力與崇尚美德之心,正派耕耘,卓然有成。
他的故事可以打動有心向上的青年,也是企業經營者的楷模。
帶著愛往高處行
在崇尚奢華、人心浮躁的年代,一讀陳定川先生的自傳《往高處行》,可以洗滌精神,重拾扎實做人的道理。以如此貧寒卑微的出身,最後登上企業高峰,陳定川能,沒有人不能。但成功不是重點,而是成功之道以及成功之後的道德堅持,才真正凸顯他的不凡。不凡在於自始至終堅持平凡人的老實,不因為做生意而變得猾詐,不因為欲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不因為成功而傲慢,不因為富有而忘了窮苦出生。
作者曾玉明因為愛神而與陳定川結緣,並以婉約溫馨的心情與筆調,寫下陳定川感人的奮發向上的故事。《往高處行》彌足珍貴之處是它讓我們看到台灣如何從貧瘠的殖民小島成為科技重鎮,讓年輕一輩的人看看上一代是以什麼樣的態度突破環境的限制,完成自我奉獻社會。台灣的成功就是因為由王永慶和陳定川這一群人的故事點點滴滴累積出來的。
從幼年撿煤炭、街頭幫人賣麵、進工廠打雜、當會計、做業務…,到高科技跨國企業集團董事長。陳定川從低谷向上,攀越高峰。
從一九四八年進入職場開始,陳定川經歷、見證台灣六十年的發展軌跡,是典型不畏艱困、奮發向上的成功企業家。
現在這種真實的勵志故事,不是小孩子不愛看,而是他們接觸到的盡是《痞子英雄》這種荒謬的劇本,要不就是美女嫁入豪門,最多的就是撕毀一切人性尊嚴的政壇爛事,忘了人性的光輝、神的愛。小孩子與製造垃圾的人,不知道他們可以如此揮霍,就是因為有許多像陳定川一樣的老一輩打下厚實的基礎並一路堅持正道,才不致動搖社會的根本、沒有解體。相較於台灣,許多落後或衰退地區,吃喝玩樂、腐敗墮落不落人後,它們少的就是陳定川這樣的企業家,這種社會健全發展的重要支柱。看完書一定能明白這個道理。
不同於一般成功企業家的故事,陳定川把許多成就歸功於神的協助、神的旨意,並把愛貫穿在他的家庭與公司管理。一如作者在文中所言:
「每天清晨,陳定川和吳麗姬有固定的靈修時間,孩子耳濡目染之下,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讀經禱告,享受屬靈早餐,即使面臨大考,也仍保持先跟上帝親近,再展開一天生活的好習慣。」
陳定川在發展事業中曾遇多次重大瓶頸與考驗,數次在生死交關時獲得貴人援手化解,而讓他最難忘的一次就是中外化成株式會社若松正社長主動派顧問來台傳授技術,改變了永光化學的發展軌跡,陳定川為之感動不已,他心裡想的是:「一定是上帝透過他來幫助我。」
文中寫到:「事實上,很多人在窮途潦倒的時候總是緊緊的倚靠神,當功成名就時,反而離開了神。陳定川擔心自己因為財富增加而驕傲,更怕就這樣離開了神。他的心不斷的吶喊:我不要離開神。」
上述這部份不同於其他成功企業家的故事,也是本書獨特之處。在有限的知識限制下,心中有神,把成功歸依上帝是一種人生選擇,整本書描述了陳定川安於這種選擇的喜悅與感恩。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陳定川在生命多個關鍵點結下善緣,受到提拔;憑著堅韌毅力與崇尚美德之心,正派耕耘卓然有成。他的故事可以打動有心向上的青年,也是企業經營者的楷模。
本書理論與實務案例並重,按部就班說明「使用者體驗創新設計」操作手法,輔以實際案例具體呈現,使讀者得以將理論知識內化,靈活運用於企業與工作中,為產業帶來源源不絕之動能,相當適合產品管理、服務企劃、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等人員閱讀使用。
本手冊主要介紹與丹麥哥本哈根互動設計學院(Copenhagen Institute of Interaction Design, CIID)使用之「使用者體驗創新設計(User Experience Innovation Design, UXID)手法」,該手法強調「以人為中心」的開發理念,而非以技術為中心;運用「設計思考」本手冊適合產品管理、服務企畫、研發、設計、經營管理人員閱讀使用。可運用在製造業新產品之概念設計、製造業轉服務化、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業提升使用者體驗、以及產品策略規劃、創新商業模式等。之理念,深入探索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以「視覺化溝通」、「說故事」、「原型製作」等設計方法,讓創新點子能更迅速地具體化、更加成熟而完整。操作執行時分為五大步驟:
使用者研究→概念發想→情境模擬→原型製作→策略藍圖
內容綜合整理歷年累積之工作坊與教學材料,以及在台灣推動企業先導合作專案(Pilot Project)之經驗,內容包括基本觀念與知識(第一章)、操作步驟與工具(第二章)、創新實踐方法(第三章)等,希望以化繁為簡的方式,提供各界企業先進一個可按部就班操作,兼具理論與實務之手冊。
本手冊適合產品管理、服務企畫、研發、設計、經營管理人員閱讀使用。可運用在製造業新產品之概念設計、製造業轉服務化、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業提升使用者體驗、以及產品策略規劃、創新商業模式等。
《本書目錄》
出版緣起
前言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手冊使用說明
第 1 章 使用者體驗與設計思考
1.1 創新典範轉移 ─ 從技術導向到使用者為中心
1.2 創新策略:設計思考
1.3 探索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1.4 讓未來願景更為具體,加速學習與溝通
1.5 使用者體驗創新方法
第 2 章 流程操作步驟
2.1 使用者研究
1. 文獻整理
2. 規劃訪談
3. 執行訪談
4. 訪談紀錄
5. 需求分析與創新挑戰
2.2 概念發想
2.3 情境模擬
2.4 原型製作
2.5 策略藍圖
2.6 小結:提案簡報與評估
第 3 章 創新實踐
3.1 服務設計原則
1. 使用者旅程
2. 產品服務系統
3. 多重利害關係人
4. 客戶共創
5. 體驗做為賣點
3.2 導入常見問題
1. 如何定義客群與市場區隔?
2. 如何進行概念的篩選與評估?
3. 如何銜接現有的新產品開發流程,制定新產品規格?
3.3 創新組織文化
1. UXID適用的主題、時機與參與對象?
2. 該投入多少時間與資源?
3. 如何開始逐步推動?
4. 如何建立創新的團隊文化?
3.4 總結
♦購買閱讀電子書♦
作者:凱普納/崔果
譯者:伍學經/顏斯華
1980年,凱普納和崔果博士開創出劃時代的「問題分析與決策制定程序」,並創立知名的KT公司,將理性分析與邏輯思考的決策方法發揮到極緻,全球已有五十個辨事處...
作者:凱普納/崔果
譯者:伍學經/顏斯華
1980年,凱普納和崔果博士開創出劃時代的「問題分析與決策制定程序」,並創立知名的KT公司,將理性分析與邏輯思考的決策方法發揮到極緻,全球已有五十個辨事處。二十年來,這套方法幫助過上千家公司,並証明它適用各種商業環境,更能改善個人日常生活,在超過四十個國家,用二十種語言證明了它的價值。
本書是這兩位國際級管理顧問的心血結晶,甫一出版即暢銷全球,以簡明易懂的真實案例,用抽絲剝繭的手法,詳細解說問題解決與決策作成的技巧與原則,能幫助您避開風險,發掘正確方向。本書已再版多次,全世界已有數百萬經理人受惠。
修訂版運用了前一版清晰又詳盡地說明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程序,將其重新修編,再加上從前一版出版以來所收集的案例。其中在觀念的解釋上,更利用我們所學到的—如何對不同專業背景及紀律的人更精準地描述程序。同時對程序(Processes)本身提供了一些稍微不同的解釋,這樣的做法是歸根於過去,凱普納‧崔果公司運用這套方法幫助世界各地客戶如何在不同的組織設定中所施行的經驗。
本書的組織架構源自Dr. Goldratt的《限制理論自我學習八講》(TOC Self Learning Program),以簡潔的方式介紹TOC思維程序及其在企業經營管理各領域的應用。
本書主要...
本書的組織架構源自Dr. Goldratt的《限制理論自我學習八講》(TOC Self Learning Program),以簡潔的方式介紹TOC思維程序及其在企業經營管理各領域的應用。
本書主要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份闡述TOC思維程序如何以嚴謹的因果邏輯關係,找出企業「要改善什麼?」「要改善成什麼?」「如何有效地進行改善?」的一套永續經營與持續改善的方法,同時也以TOC整體觀(或稱產出觀)指出以往企業經營管理上著重局部觀(或稱成本觀)所造成的巨大營收損失。
第二部分則介紹TOC最成熟的三個應用解決方案:生產管理解決方案、供應鏈與配銷管理解決方案與專案管理解決方案,此外,新的解決方案必須有新的行為模式做導引,這是此處新的績效評估方法建立的目的。
第三部分則介紹如何應用TOC思維程序,量身訂做企業在市場行銷與業務、人的管理、策略與戰略規劃、以及TOC與資訊科技整合的解決方案。書中重要的引用除了尊重Dr. Goldratt的原創精髓,竭盡所能的達到正確傳播TOC知識的目的外,其他重要應用與創見則融合了作者多年教學、研究與顧問輔導的經驗所集結而成。
●為什麼有些顧客光臨一次,然後就不再上門
●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忠實顧客
●顧客有所抱怨,如何讓他們滿意
●有何妙計使顧客再度光臨
如果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你的生意就會越來越興隆。如果你不知道答案,本書可以提供你最佳的協助。勒伯夫博士不空談理論,針對與顧客交往的十種狀況,告訴你應該採取何種行動,才能永遠贏得顧客。
在與顧客接觸攸關成交與否最重要的一刻。每當一位顧客走進公司和其員工接觸之後,在離去時必然有或好或壞的感受,如果公司的員工能在這些接觸時的關鍵時刻,妥善處理有關的事務,就必能有助於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本書教導讀者如何贏得顧客的信任並再次光顧,秘訣就在這裡。
●為什麼有些顧客光臨一次,然後就不再上門
●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忠實顧客
●顧客有所抱怨,如何讓他們滿意
●有何妙計使顧客再度光臨
如果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你的生意就會越來越興隆。如果你不知道答案,本書可以提供你最佳的協助。勒伯夫博士不空談理論,針對與顧客交往的十種狀況,告訴你應該採取何種行動,才能永遠贏得顧客。 在與顧客接觸攸關成交與否最重要的一刻。每當一位顧客走進公司和其員工接觸之後,在離去時必然有或好或壞的感受,如果公司的員工能在這些接觸時的關鍵時刻,妥善處理有關的事務,就必能有助於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本書教導讀者如何贏得顧客的信任並再次光顧,秘訣就在這裡。
只要開店,顧客就會自動上門的時代早已過去。顧客的需求、價值觀持續改變;使生意興盛有無限的可能性。只要正確理解成功要點,確實履行實踐,到處都是成功的機會。
前言 成功關鍵在於「對顧客要有愛心」
推薦序 1 餐飲業是最容易,也是最難的產業 陳飛龍
推薦序 2 成為「一桿進洞」餐飲達人 戴勝益
推薦序 3 近60年的經驗巨著! 許湘鋐
推薦序 4 美食是影響國家發展的軟實力 洪雅齡
推薦序 5 由零到壹、由壹到連鎖的餐飲業經營秘訣 吳師豪
推薦序 6 創業教戰守則 蔡淳伊
推薦序 7 將「內隱經驗」系統化為「外顯知識」 郭德賓
推薦序 8 餐飲業最高指導方針 曾裕琇
出版緣起
1 餐飲店經營的基本觀念
1-1 顧客人為何會上門?
1-2 餐飲店的種類和業態
1-3 經營一家店的概念
1-4 餐飲店的經營本質
1-5 如何滿足顧客的要求?
1-6 經營餐飲業有何好處?
1-7 經營者扮演的角色
1-8 店長的角色和責任
1-9 店長需要的心理準備
1-10 什麼是管理式思考?
1-11 一家店的標準規格
1-12 什麼是店的差異化?
1-13 餐飲業就是服務業?
1-14 什麼是商品力?
1-15 如何營造店的氣氛?
2 新店舖的營運管理
2-1 創業資金大約要準備多少?
2-2 如何擬定營運計畫書?
2-3 立地調查的重點
2-4 頂讓店面會賺?還是賠?
2-5 如何才能租到便宜的店面?
2-6 挑選設計.施工業者的要點
2-7 投資在招牌上有意義嗎?
2-8 樣品是不是過時了?
2-9 不花大錢建造店面的要點
2-10 工程契約的注意事項
2-11 移交店舖時的注意要點
2-12 挑選食材業者的要點
2-13 有效招募員工的方法
2-14 有必要制定員工守則嗎?
2-15 如何決定營業時間和公休日?
2-16 開店前的訓練
2-17 開幕宣傳時如何達到最大效果?
3 開店營運實務
3-1 餐飲店要花費哪些成本
3-2 如何確實提高利潤?
3-3 損益表是什麼?
3-4 如何隨時掌握經營效率?
3-5 何謂損益平衡點?
3-6 最低必須營業額的計算方法
3-7 了解競爭對手
3-8 顧客都是什麼時候光臨?
3-9 如何判斷自家店的商圈?
3-10 一等地段和二等地段的差別
3-11 提高商品力的基本原則
3-12 如何提升服務品質?
3-13 如何打造窗明几淨的店面?
3-14 排班表的重要性
3-15 加盟店和直營店的差別
3-16 加盟就可以輕易成功嗎?
3-17 向連鎖加盟系統看齊
4 促銷及提升業績技巧
4-1 如何開發新顧客?
4-2 培養常客的秘訣
4-3 有效的問卷調查方式
4-4 如何有效地發傳單和折價券?
4-5 如何讓促銷活動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4-6 促進顧客來店動機的方法
4-7 如何打響「宴會首選」的招牌?
4-8 POP廣告是否真的有效?
4-9 提高夜間時段業績的策略
4-10 時段別經營的成功法則?
4-11 如何大幅提升小店業績?
4-12 單客多導致效率差的困擾
4-13 女性喜愛的店營業額真的會提升嗎?
4-14 非名店也會受到媒體報導嗎?
5 開發新菜單的方法
5-1 為什麼要開發原創商品?
5-2 開發原創商品的要訣
5-3 如何表現料理的健康感?
5-4 吸引銀髮族的菜色開發要點
5-5 如何檢討、重新評估菜單?
5-6 如何創造感動顧客的餐點?
5-7 如何促銷餐點?
5-8 如何訂出合理的價格?
5-9 如何找尋新食材?
6 人力資源管理
6-1 如何實現感動人心的服務?
6-2 何謂減少機會損失?
6-3 和顧客打成一片的方法
6-4 正確的工作指導原則
6-5 如何讓計時人立刻上手?
6-6 如何提升員工的幹勁?
6-7 如何提高員工的清潔意識?
6-8 如何留才?
7 統計及會計實務
7-1 為什麼需要盤點?
7-2 如何有效控制成本?
7-3 訂立正確的訂貨系統
7-4 多少人事成本才適當?
7-5 正確的人事費管理知識
7-6 如何擬定每月人事費用預算?
7-7 每日銷售計畫擬定方法
7-8 如何減少雜項開支?
7-9 每天必須整理傳票的理由
7-10 如何正確管理零用金?
7-11 現金流量
7-12 消費稅的處理方式
8 經營管理小技巧
8-1 參觀其他店時的注意事項
8-2 追求流行有錯嗎?
8-3 追加點餐的處理
8-4 為什麼需要營業日報表?
8-5 如何客觀掌握店況?
8-6 如何因應客訴?
8-7 如何判斷改裝日?
8-8 開新分店要考量的事
10萬本暢銷版
顧客來了,然後呢?
學習勒伯夫博士22招讓顧客永遠同在的方法,
只好做好一招就可以提高服務品質,
提升營業銷售率達12%!
讓每位顧客都滿意,就是企業最佳經營策略。
《如何永遠贏得顧客》一書中所論述的,絕非一般教導如何對顧客微笑或親切之文可比,它適用於任何規模的企業,使其員工能蛻化成一個「以客為尊」的力行團隊。企業之所以能長享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給予顧客高品質的服務。
以下是閱讀本書的技巧:
一、要認真閱讀
二、將本書最後的彙整章節列印下來
三、看完之後每天花幾分鐘閱讀重點
四、檢討自己的工作
五、如果是老闆或高階主管,要和員工或部屬談談
六、及時力行並隨時檢討 運用書中的黃金之問、白金之問與必勝之問, 你會得到永遠贏得顧客的最佳秘訣!
《專家強力推薦》
推薦序一 服務品質創造國騷-王品集團副董事長 王國雄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 造就現代工業的蓬勃發展; 廿一世紀服務業革命, 創造服務引領國騷的年代, 服務品質將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 !
推薦序二 服務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玉山金控暨玉山銀行總經理 黃男州
「如何永遠贏得顧客」一直是企業經營所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也是衡量企 業績效的最重要指標。面對快速、複雜、多變、不確定性的環境,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創造顧客,服務將是脫穎而出的關鍵。然而,服務的典範隨著時代不斷演進,從產品導向的競爭、顧客導向的較量到顧客價值的創造,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勒伯夫博士,國際知名企業諮詢顧問,在本書《如何永遠贏得顧客》探討服務的本質,將問題的核心分為贏得顧客的基本理念、關鍵時刻的處理與獎勵制度三大面向,強調卓越的服務已不是和其他同業競爭的利器,而是企業生存的必備條件,讓顧客滿意是企業最佳的經營策略。
書中提到,想要贏得新顧客,你得給自己一個黃金之問:「還有哪些尚未滿足的顧客需求?」要想保有顧客,你得給顧客一個白金之問:「我們做得如何?我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這種持續創新的信念與玉山長期以來對服務品質的堅持相同,我們認為顧客服務的新價值包含硬體、軟體、專業、效率、價值等五大面向,就硬體而言,窗明几淨、衣著整潔是對顧客的最基本尊重;就軟體而言,彎腰點頭只是服務的開始,關鍵在於服務的熱忱。除了硬體及軟體,持續提升金融的專業、服務的效率與顧客的價值,都是玉山不斷精進、深耕服務的核心。
玉山相信服務是一種態度,是許下的承諾,更是一種修行。服務源於一顆溫暖的心,真正的服務是將服務滿意的真諦深植內心,從親切的態度及專業的服務開始,接下來是滿足顧客的需求及解決顧客的問題,甚至要做到超越顧客的預期,唯有掌握每一個關鍵時刻,發自內心提供溫暖的服務,才能真正讓顧客感受到服務的用心。
「價格是初賽,服務才是決賽。」企業想要永遠贏得顧客,就必須透過制度的建立、人才的培育與身體力行的實踐,將服務內化成為企業的DNA。展望未來,不管競爭如何激烈,誰能夠贏得最多的忠誠顧客,誰就將會是最後的贏家。
您知道知名的Virgin航空集團,萬丈高樓皆從一架租賃的Jumbo Jet開始嗎?
面對問題時,真的只能自問「我做錯了什麼」嗎?
麥肯錫之所以為麥肯錫,葫蘆裡賣的又是些什麼藥呢?
而這些又跟管理有著如何密不可分的關係呢?
一家成功的企業,其「服務力」、「標準力」、「經管力」、「組織力」與「訓練力」需要全方位提升,本書讓您精通標竿企業的成功「力」學,經由陳老師的妙筆生花,讓艱澀生硬的管理學讀來饒富滋味。
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說:「所有領導能力都是一種表演,這種表演會透過追求崇高目標時所展現出的高度信念,向人們傳達出品牌的承諾。」進一步而言,最多的表演機會是說故事,而領導人不論是對內部員工傳達經營理念,或對外部顧客傳達品牌承諾,皆以透過故事來表達,最能收到效果。
故事—是活化我們「推理流程」的「活力泉源」
故事—「許可」我們採取行動
故事—描繪出我們渴求的願景
故事—引發情緒反應
故事—有凝聚力﹙我們是同一國的﹚
故事—就是我們﹙感同身受﹚
......(詳見書中)
您知道知名的Virgin航空集團,萬丈高樓皆從一架租賃的Jumbo Jet開始嗎? 面對問題時,真的只能自問「我做錯了什麼」嗎? 麥肯錫之所以為麥肯錫,葫蘆裡賣的又是些什麼藥呢? 而這些又跟管理有著如何密不可分的關係呢?
一家成功的企業,其「服務力」、「標準力」、「經管力」、「組織力」與「訓練力」需要全方位提升,本書讓您精通標竿企業的成功「力」學,經由陳老師的妙筆生花,讓艱澀生硬的管理學讀來饒富滋味。
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說:「所有領導能力都是一種表演,這種表演會透過追求崇高目標時所展現出的高度信念,向人們傳達出品牌的承諾。」進一步而言,最多的表演機會是說故事,而領導人不論是對內部員工傳達經營理念,或對外部顧客傳達品牌承諾,皆以透過故事來表達,最能收到效果。
故事—是活化我們「推理流程」的「活力泉源」
故事—「許可」我們採取行動
故事—描繪出我們渴求的願景
故事—引發情緒反應 故事—有凝聚力﹙我們是同一國的﹚
故事—就是我們﹙感同身受﹚ ......(詳見書中)
這是一本描述,由一個事件引起一連串改變的真實故事;
一隻蜜蜂、一片葉子、一幅畫……,
改變了所有事件的相關人,也創造了新世界。
本書特色:
1、 書籍架構完整,有:
(1) 故事篇:個案描述、重點說明
(2) 解釋篇:從創新本質解析個案、個案關鍵要素說明、創新作法等。
2、 引出創新作為的關鍵字,找出個案的創新突破點。
例如:(1) 必須從「物」的思考,改變為從「事」來思考;
(2) 不是「思考後才行動」,必須「邊行動邊思考,才會有突破」;
(3) 思考時不是以「名詞」為基礎,必須以「動詞」為基礎;
(4) 看似不相關的事物,要從「看不見」的地方,培養出看穿的眼力(洞察力);
(5) 化「偶然」為「必然」等。
3. 變革、創新的過程中,領導人的角色更是不容忽視。書中9個個案皆有傑出的領導者,領導者如何克服重重不可能,展現觀察入微的洞察力,也是本書值得學習的地方。
本書集日本「管理技術」之精華,有系統地整理出改善生產力結構的20個觀點,破解不為人知的管理技法,幫助管理者對症下藥進行改革,是一本可引導企業實現經營創新的入門書籍。
本書一共分成四個章節,從第一章說明現有管理技法的演變,傳達「一切由基礎做起」的概念和如何善用工業工程的手法,使讀者了解工廠管理之重點,避免落入快速提升效率的陷阱內;第二章集結了日本能率協會顧問群的實務經驗,有系統地整理出改善生產力結構的20 個觀點,幫助管理者有系統地分析出問題的結構,得以在公司整體利益基準上進行改善;第三章明確告知管理者應扮演的角色與做法,不談基本教條,而是以實務的觀點,印證書中的說法,以消弭讀者的疑慮,並找到方法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第四章則總結了如何有系統地改善生產效能,告訴管理者如何規劃改善生產效能的藍圖,持之以恆,階段性地進行改善。
《本書目錄》
出版緣起
推薦序
中文版序
目錄
第1章 管理技術的演變與工業工程
1-1 管理技術的演變與工業工程概要
1-1-1 何謂管理
⑴ 產業革命和管理技術
⑵「 管理」一詞
⑶「 傳統技術」和「管理技術」
1-1-2 工業工程概要
⑴ 工業工程的定義
⑵ 科學管理四原則
⑶ 經營原則
1-1-3 管理技術的發展和工作研究
⑴ 管理技術的發展
⑵ 日本管理技術的發展
⑶ 動時研究和改善
1-2 工業工程實務
1-2-1 方法研究實務
⑴ 方法研究和動作意識
⑵ 設計方法和分析方法
⑶ WSP 相關人員因素和改善
1-2-2 工作衡量實務
⑴ 工作衡量(work measurement)的意義
⑵ 何謂標準時間
⑶ 標準時間需具備的條件和要素
1-3 生產四要素和人員
⑴ 生產活動和4M
⑵ 生產力和工作生活品質(QWL,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⑶ 製造的範圍變化和生產
1-4 企業內的效率化活動發展和IEr(工業工程師)的職責
⑴ 效率化活動的施行重點
⑵ 管理者和監督者在生產中的職責
⑶ 工業工程師(IEr)的職責
第2章 工廠管理所需的管理技術
2-1 工廠利益和製造成本的結構
2-1-1 製造成本的結構和可控制成本
⑴ 製造成本的構成和改善的方向性
2-1-2 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的基本重點
⑴ 損益表【圖2-4】
⑵ 資產負債表【圖2-6】
⑶ PL 和BS 可計算出的指標
2-2 生產力的結構
2-2-1 生產力的定義
2-2-2 以IE 技術的角度觀察生產力的三個面向
2-2-3 生產力的觀察法和思維
⑴ 生產力的評量和活用的重點
⑵ 全面生產管理(TPM)提倡的生產力思維
2-3 改善生產力的20 個觀點
2-3-1 提升生產力之技術
⑴ 觀點【1】:MPU
⑵ 觀點【2】:生產方式之知識
⑶ 觀點【3】:標準時間、績效管理
⑷ 觀點【4】:提升設備效率暨維護
⑸ 觀點【5】:品質改善
⑹ 觀點【6】:安全衛生、職場環境、5S
2-3-2 生產管理系統之技術
⑴ 觀點【7】:生產管理系統
⑵ 觀點【8】:因應變換產品品種之能力
⑶ 觀點【9】:生產管理資訊系統
⑷ 觀點【10】:廠內物流
⑸ 觀點【11】:價值鏈(供應商管理、採購管理、外包管理)
2-3-3 生產技術
⑴ 觀點【12】:製造技術(核心技術、加工法、組裝法)
⑵ 觀點【13】:生產系統設計
⑶ 觀點【14】:設備、治具及工具設計(自働化、治具、模具設計)
⑷ 觀點【15】:改善技術(管理技術、解決問題能力)
2-3-4 營運暨結構改革
⑴ 觀點【16】:目標部署
⑵ 觀點【17】:人才培育(教育體系、技術暨技能傳承)
⑶ 觀點【18】:活絡生產文化
⑷ 觀點【19】:成本管理
2-3-5 同步開發與新產品垂直整合
⑴ 觀點【20】:製造部門在同步工程之功能
第3章 工廠管理與管理者之功能
3-1 製造現場常見之現象
3-2 因應製造現況之基本改善概念
⑴ 品質改善歷程—基本方法的重要性
⑵ 認清自我人格特質
⑶ 何謂成果方面之機會成本
3-3 製造現場常用之管理指標
3-4 工廠管理者之理想形象
第4章 如何有系統地改善生產效能
4-1 規劃改善生產效能的藍圖(判斷改善生產效能是否可行之技術)
4-1-1 設定檢討改善模組
4-1-2 量化與可視化目前的損失
⑴ 如何量化目前的損失
⑵ 量化隨處可見的損失
⑶ 如何量化不可視的損失
4-1-3 改善思考模式的技術
⑴ 腦力激盪法
⑵ 改善的四大原則
⑶ 動作經濟的原則
4-1-4 檢討改善生產效能的基本構想
⑴ 設計手法與分析手法
⑵ 定義生產系統的輸入與輸出
⑶ 定義各項作業的機能:基本機能與輔助機能
⑷ 檢討改善各項作業
⑸ 依據必要的作業項目重新設計生產系統
⑹ 替代方案的評價
4-1-5 規劃改善生產效能的藍圖
⑴ 藍圖的內容
⑵ 藍圖的舉例
4-2 活用方法研究
4-2-1 SHIPS 的特徵
⑴ 開發SHIPS 的背景
⑵ SHIPS 的特徵
⑶ SHIPS 的改善成果
⑷ 推行SHIPS 的方法
4-2-2 設計新方法的步驟
⑴ 步驟 1:選擇改善的對象模組與代表產品群
⑵ 步驟 2:設定標準化範本
⑶ 步驟3:設定方法設計的規範
⑷ 步驟 4:基本設計
⑸ 步驟 5:詳細設計
⑹ 步驟6:具體化設計方案
4-3 活用工作衡量值
4-3-1 績效管理系統的特徵與必要性
4-3-2 績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運用
⑴ 設計績效測量管理系統
⑵ 如何運用系統
4-3-3 推動提升效率方法的實際狀況
⑴ 了解績效管理系統
⑵ 第一次強力推動時期
⑶ 第二次強力推動時期
⑷ 第三次強力推動時期
⑸ 維持高水準績效
4-3-4 自家公司績效方面的生產效能
4-4 創造經營成果的改善實行追蹤
4-4-1 如何創造經營成果
⑴ 專案小組的工作
⑵ 固定組織(管理階層)的工作
⑶ 實際運用的推行組織
⑷ 會議的出席者
⑸ 會議內容
4-4-2 各種績效管理
⑴ 材料良率管理
⑵( 勞動)績效管理
⑶ 設備效率管理
4-4-3 TP 管理
4-4-4 以TP 管理進行實際成果管理
⑴ 確立改善策略:利用5W1H
⑵ 依照計畫確認進度
⑶ 解決落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