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職場環境充斥著許多有形與無形的壓力,甚至來自家庭、社會也都是可能的壓力來源。過度的壓力,將會導致員工身心不健康,欠缺工作動力降低工作品質,甚至可能產生高員工流動率,使組織因而產生高額的招募及訓練人員的成本。然而,完全?有壓力卻也是導致動能降低的因素之一,可見適度的壓力反而是成就的驅動力之一。 ●課程特色: 本課程藉由理論講解與個案研析實務,讓組織可以建立員工每個人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應變力與抗壓力,學習與壓力共處,並善用有效溝通模式達成目標,營造開放的組織氛圍。課程設計著重於讓企業主管了解員工目前壓力指數與壓力來源,並且透過壓力紓解的技術調解員工壓力,其中運用協談深入與員工進行溝通,是本次課程的另一個重點。 ●十大管理職能:http://edu.cpc.org.tw/classcategorygroup/content/12(歡迎上網查詢) 本課程隸屬於[十大管理職能]之「協調力」職能構面,此系列課程皆以實務應用為導向,期引導學員將課堂學習與職場運用連結,課程進行採引導式教學、雙向溝通、小組/團體討論與實務演練等高效學習方式,以協助學員落實相關運用手法在工作上。
用於訓練如何運用內部及外部團隊的力量,快速因應並滿足環境變化需求,同時藉以加強組織效能,整合資源,達成共同任務目標。
物料是工廠最重要的投入要素,影響生產的達交、成本及運作效率,範圍包含物管、倉管、採購及庫存管理。本課程以ERP的架構來說明整體運作關係,並用影片加深學員印象,並加入倉儲自動化內容,最後以實例讓學員了解實務上會碰到哪些問題並如何來解決?
後牆不倒是新產品開發的限制,也是產品開發跨功能小組要堅守的底線。 本課程以透過理論+實務方式,以汽車行業為例,將新產品開過程發劃分階段,定義出各階段應產出的文件與工作任務,以甘特圖大日程計畫表的規劃,定期監控會議,來實現日程控管目的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及故障樹分析(FTA)均屬於產品設計驗証之預防性失效分析法,兩者都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強力推薦,藉以降低研製風險之重要品質工程技術,主要目標是希望能防範失效或不良於未然;此技術不僅適用於產品設計改善,亦適用於產品製程﹝或業務流程﹞的精進。 本課程以最新AIAG-VDA FMEA Handbook (2020V2)為主、SAE J 1739(JAN2021)為輔,以製造業產品品質保證為目標,藉流程導向(Process Approach)的管理概念,先介紹降低研製風險、增進產品品質保証之設計驗証(Verification)與確認(Validation)觀念;其次,再循七步驟分析法(7-step approach),以實例逐步介紹FMEA的執行原則、目的與細節。在既有基礎上,最後再以實務案例介紹FTA技術的執行程序與做法,藉此說明FMEA與FTA相互佐證設計符合性及防範產品失效的實務作法與效益。此課程可協助參與學員掌握有效的執行技巧,以利於理解及靈活運用。
專案的生命週期中,涵蓋了專案的起始、規劃、執行、監控與結束等階段。其中,「規劃」階段在專案管理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關鍵角色。 規劃內容的良窳攸關專案的成敗,範圍、時間與成本等項知識產出物,更是專案管理過程維繫專案運作的來源基準,也是後續執行與監控階段中,最重要的參照準則。 本課程將以專案實際運作的生命週期,探討規劃階段中所需關注的焦點,藉由交流互動的學習過程中,體悟專案規劃階段之管理應用精隨,讓專案在明確的範圍、時間與成本的基準,呈現專案的整體韻律,達到有效管控。 ●課程特色: 本系列課程是依據參與專案的層級及階段性作規劃,注重實務應用的內容及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分為『初階、進階及高階』共計5門課程,透過『案例分享、分組討論、解說及練習等』引導式教學手法,以提升學員在專案規劃、執行與管理應用等的技巧並藉以落實運用在工作上。 ●相關查詢 https://edu.cpc.org.tw/classcategory/content/172 (專案管理實戰系列) http://edu.cpc.org.tw/classcategorygroup/content/12 (十大管理職能系列)
ISO 13485 以 ISO 9001 品質管理系統為基礎,且增加了醫療器材產業的特殊要求,將可幫助組織充分評估醫材風險,於製造過程中進行風險控管,確保產品品質,以符合各國客戶與供應鏈管理的需求,該標準強化了醫療器材法規對品質管理系統的要求,執行內部稽核員的能力與訓練,透過內部稽核來確保醫療器材的品質管理系統能持續符合法規與品質系統要求。 本課程以稽核的角度對條文詳加剖析,藉由有效率的培訓ISO 13485:2016內部稽核員,透過模擬演練使參與的學員瞭解最新標準之要求及稽核流程導向,能夠協助組織運作及維持一個有效的品質管理系統,並達到持續改善之目標。 課程結束完成測驗成績合格可以取得中國生產力中心內部稽核人員證書
淨零碳排已是近年全球產業趨勢,企業若不跟上減碳潮流,終將被市場淘汰,各種產業無不摩拳擦掌、蓄勢待發,迎接永續發展的考驗。而為了達成淨零的目標,需要高度專業的人才來推動,因此,綠領人才培育是應對全球淨零碳排趨勢的重要關鍵。 2021年11月,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 26)上,100多個國家重新訂出限溫目標,一紙《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更宣示2030年全球要減碳45%。「減碳」成為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 ESG)所代表的永續行動,也正式邁入新紀元,躍升全球熱議的焦點。 請學員攜帶筆電 <<測驗合格授予證書>>
協助企業掌握供應鏈管理的正確觀念與操作方法,並透過實務演練推動組織邁向淨零與永續發展。 本課程點在於結合理論與工作坊操作,讓學員能從 供應鏈規劃、供應商管理、組織使命與願景建構,到策略展開與日常管理 全面學習。課程將引導學員建立系統化的 永續供應鏈管理流程,並透過小組討論、案例研討與成果發表,將學習成果轉移到實際企業情境中。 不僅能具備 成本控制到價值創造 的正確思維,還能熟悉 供應商大會規劃、績效管理與數位工具應用,並學會如何將供應鏈管理融入企業經營,推動 Scope-III 減碳、ESG實踐與永續韌性。透過本課程,企業可逐步建構三贏的綠色供應鏈模式,提升經營利潤與永續競爭力。
利用供應商管理降低原物料風險,事先預防危害發生,管理生產前置作業,有效的進行供應商溝通與協調,達成雙贏! ??學習效益 了解供應商管理精神,節省探索稽核供應商方法,從課程中吸收實際執行經驗予以應用。